「10分钟是音频故事的最佳时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 | 代表中国文化的声音元素
“Mija”第一季同样讲了一个移民故事,哥伦比亚的Mija家族移居纽约——这也是Lory Martinez本人的故事。Lory Martinez在采访中提及,第一季的节目里采用了大量“鼓”的音效,来切分叙事的节奏。因为鼓是拉丁美洲常用的乐器,能为故事添加本土化的风情。
因此,为了将文本更好地植入中国文化背景,Lory Martinez的制作团队在第二季的中文版本中使用了相同的手法,他们选择了传统的打击乐器——锣,来作为一个声音系统中可被识别的中国文化因素。
除此之外,乡村的声音以及其他背景音也是前期需收集的重要素材。故事中的很多情节开头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乡间,比如外婆瑶居住在20世纪30年代汉口江滩不远处的木屋里,路两侧种着大豆农田,在这里你能听见河流和摊贩嘈杂的声音;等她们一家来上海后开了家杂货铺,耳机里飘出来的是汽车鸣笛和歌剧院的音乐。
Martinez说,背景音乐和音效可以令听众投射进故事中的空间,她希望听众能闭上眼睛,然后感觉到是在“收听”一部电影。
前期,制作人Martinez、原稿作者Melanie Hong与翻译团队一起做了研究。由于故事跨度不同的场景和年代,他们收听不同年代的中国音乐,以挑选故事中符合各个年代、角色的曲子。中方的翻译人员也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建议,以确保中国听众能够通过这些音效和插曲来识别故事发生的场所和背景。
因此在采访最后,当我问到制作环节最困难的地方时,Martinez也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挑选音乐,因为他们想尽量避免让节目内容呈现出某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即西方人所想象的中国形象。
第一季的背景音乐有不同流派的风格,因为故事中的Mija虽然是哥伦比亚籍的美国人,但她平常会收听各种各样类型的音乐。而制作第二季时,团队想要音乐更贴近故事情节。
尤其是在主题曲的创作上,Martinez笑说除了中国传统乐曲,他们也听了不少Hip Hop流行音乐,希望在传统文化之外,也呈现一些具有当代性的元素。比如第二季的主题曲,就是以轻缓的流动感开始,从悠扬的中式风情转入具有动感的强有力节奏。
2 | 关于改编
在Melanie Hong撰写的原故事版本中,囡囡的妈妈是越南人,爸爸是中国人,他们都在老挝长大,而后才来到法国,并非直接从中国移民到法国。在改编过程中,制作团队将故事主角的原籍都改成了中国,使故事的背景更加简单清晰,同时深化了原故事里的中国文化根源。
在8集正片加1集番外的篇幅里,除了展现一个大家庭的情感联结,故事在第7集进行了一次主题升华,也就是“善缘”(karma),或者说“因果报应”。
播客一下: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自然是很多移民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为什么会选择表达“善缘”这样的主题?
Martinez:开始制作第二季的时候,我们思考如何呈现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也就移民身上的那种希望和梦想。而事实上,无论是哪里的移民,我们都有雷同的经历。
播客一下:这就是你们想要告诉听众的“世界性”故事?
Martinez:是的。这也是第一季的西班牙语、法语版本也受到了极大欢迎的原因,尽管它是一个与美国有关故事。所以我们试图回答,在中国文化中,在一个中国移民故事里,有什么是与“el cacumen” (注:“el cacumen”是西班牙语词汇,代表一种能够获得成功的天赋,一种不管前方有什么阻碍最后终能成功的坚定信念。)一样能够贯穿所有情节的元素。我们思考,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第一季中,这个理由是“el cacumen”。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这么优秀,我们注定是能成功的。(笑)而在中国文化中,这个理由更像是因为做了好事。我们很善良,做了好事,我们渡过了各种难关。
播客一下:所以在一个移民故事中你们想传达,是什么让他们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
Martinez:移民的生活其实很困难,要面对歧视、文化差异等各种问题,我们的父母在移居到另一个国家之后,学习语言就是一个难关。我们需要有生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而我们对新生活赋予的希望根源于自己的文化。当然在这个故事中,他们做某件事并不一定是为了好的因果报应,只是心地善良,然后好事就发生在了好人身上。
节目Logo上也做了细微调整。两季的封面,都是戴着耳环的长发女孩,穿着一件树纹样的毛衣。这个树就代表着家族树,Mija穿着这件衣服,因为她是家族树一个分支,同时也是这个家族故事的讲述者。除了发型、肤色的变化,相比于第一季的logo,第二季的图片颜色更鲜艳,插画家Tiffanie Delune为中文版本添加了中国红的颜色,耳饰也从夸张的耳环变成了红色的小耳钉。
3 | 10分钟的全球化故事
Martinez启动播客事业的时候,并没有太多预算,于是决定做成本较低的短故事。在成立Studio Ochenta之后,旗下大部分节目基本都只有10分钟。而移民故事,则是她做播客节目之前就一直想要深入探寻的问题。她认为移民、身份认同,可以被所有文化的人群所理解思考。
在Lory Martinez之前接受播客通讯Hot Pod的采访中,她曾经提到多语种播客“真正的意义在于能够找到普遍存在的故事,并进行本地化改编”。因此当我问到她的节目形式与内容有什么特别之处时,Martinez再次强调了三个要素:一个能够被普遍理解的故事,10分钟左右的叙事性文本而非采访式对谈,以及单人声音出演。
播客一下:在10分钟内叙述一个故事会很难吗?毕竟这比一般的节目短得多,哪怕是同类型的虚构类播客。
Martinez:我其实难以想象比10分钟更长的叙事时间,对我来说10分钟反而更容易。(笑)当然这一部分跟我原先的工作背景有关。之前我做电台记者的时候,节目时间很短,一般就限定在3-4分钟以内。于是开始制作播客节目时,我觉得可以尝试做稍微长一点、但不要过长的音频,以免听众失去注意力。无论我作为一名作者还是制作人,10分钟都是完美时长。如果太长了,翻译的时候就是一场噩梦。(笑)
播客一下:那如何在10分钟内讲好一个故事?
Martinez:创作的时候,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呈现一个强烈的主题。当我创作虚构故事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主题这件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电影,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想象自己是在创作音频相册(audio photo album)。“Mija”就是一本音频相册。每一集就是一张照片,你点开照片放大,然后就好奇照片每个人是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身份?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所以在叙述中,我会先解释人物的身份,他们与叙述者的关系,是爸爸、妈妈还是谁;接着10分钟内就跟随他的脚步,浏览他的一生,并着重表现出影响他们人生的要素。
比如说在爷爷孔堡的那一集,我们挑选了“马”这个元素并解释了他为什么喜欢马。孔堡与马相遇,一起玩耍。当他再次想要与马一起嬉戏的时候,画面其实已经切换到孔堡的老年时期,他失忆了,并没发现那匹马只是广场上的一座雕塑。故事到这里就变得非常具有戏剧性,有一种哀伤的气氛。创造这样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让观众跟你的故事一起同喜同乐,感受到角色的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可以被任何文化背景的听众所感受。
4 | 与JustPod的合作
Martinez也关注到播客今年在中国的增长,作为多语种播客的制作者,她表示自己当然也想涉足中国市场去做一些尝试。“在未来几年它会发展得更加成熟,就像欧美等国家一样。”
所以在“Mija”之后,Studio Ochenta会继续考虑做中文播客节目。Martinez认为在其他国家的中国移民想听到关于中国文化故事。苹果播客上《囡囡|Mija Podcast》的评论极大鼓舞了制作团队,上面写道:“我奶奶跟我说中文,我并不懂,但还是很开心能听到两种语言。”而Studio Ochenta与JustPod之间的合作是一件非常机缘巧合的事情。
播客一下:中国目前很少有这种完全虚构类的播客节目。这次的播客剧给听众带来了新的体验。是在什么契机下达成了这一合作?
Martinez:当时我在接受Hot Pod的采访,然后他们提到了JustPod。我就联系杨一,把Hot Pod的那篇文章发给他,说这是一篇关于我们的文章,我们希望在中国市场做一些尝试。结果杨一回复说,他已经把那篇文章翻译成了中文。(笑)所以那个时候JustPod已经关注到了我们。作为一家独立出版商,我们做播客都是出于爱,过重的压力不一定好。所以我们都同意把这次合作看作是一场实验,来观察中国市场对这样的播客节目是否会有反应。这是一种很酷的方式,我们双方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而同时,我也能通过JustPod来观察中文市场对哪些东西感兴趣。上线后我们的节目很快就登上苹果中国区第一名,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播客一下:在合作中JustPod的角色主要是什么?
Martinez:JustPod主要负责托管、宣传这一节目,并对稿件提供修改意见。
播客一下:关于对剧本改编,有没有什么印象最深的例子?
Martinez:当然,就是节目的名字,“囡囡”。在这之前,我们团队内部讨论过很长时间,不确定要如何翻译。“mija”这个单词在西班牙语中意思是我的女儿,一开始我们觉得相同的词语应该是“宝宝”。但是杨一回复说,不够准确,这样会让听众以为是个关于小孩的节目。然后经过一番邮件往来之后,他们提议翻译成“囡囡”;并且发音是“nünü”,而不是“nannan”,因为父亲是个广东人,母亲是个上海人,两个地方称呼女孩子,刚好都是这个称呼。
播客一下:我想很多观众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产生了兴趣。怎么发音?又是什么意思?因为对于说普通话的人来说,这是个不太常用的方言词语。
Martinez:用父亲对女儿的发音方式来做标题,体现出其中的方言因素。这是一处我们绝对不会考虑到的地方。而且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树立准确的节目形象。同JustPod和翻译人员一起讨论这些细节很有趣,JustPod关注的是将细节修改得更贴合实际语境,但又要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本的移民精神。
5 | Studio Ochenta
Studio Ochenta于一年前成立,在那之前,Lory Martinez是个自由职业者兼独立制作人。她日常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之间切换,平时工作也经常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交流。
所以当她开始成立这个工作室的时候,多语种就自然成了最重要的焦点。很多播客节目在获得成功之后,会制作其他的语言版本,聘请配音演员对节目内容进行重新录制。但是对Martinez来说,她想从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可以被制作成多语言版本的框架来制作节目。也即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为多语言版本而创作。
Martinez想透过不同文化的视角呈现世界,并将这视作一种去欧美中心化叙事的努力。
在他们的另一档节目“Ochenta Stories”中,Martinez会收集不同国家的故事,往往3到5分钟左右,然后团队将这些故事制作成英语版本和原语言版本。这是一个实验性的节目,已经传递出了古巴、意大利、韩国、阿根廷、肯尼亚等各地的声音。Martinez表示Studio Ochenta的使命就是告诉大家,所谓的全球视野,并不应该只局限在美国。他们想让大家看到在美国之外还有很多故事,而语言并不是应该是其中的障碍。
接下来,Studio Ochenta将制作一系列西班牙语播客,以庆祝9月15日至10月15日的拉美裔传统月。“Mija” 的迷你剧集“Mija Shorts”,讲述拉丁美洲的移民故事,每集3-4分钟。“Como No viajar”,其旅游类播客节目“How Not To Travel”的西班牙语改编版本,每集10分钟左右,9月21日已发布全7集。11月将上线“Ochenta Cuentos”,为全球疫情故事集“Ochenta Stories”的西班牙语版本。
播客一下公众号:justpod
微博 @ 播客一下
Newletter:tinyletter.com/JustPod
网站:justpodnews
联系我们:contact@justpod.fm
欢迎留言与我们互动
帮我点个“在看”吧